作者:高2016屆14班 彭于紋
去看《失孤》的時候,已經(jīng)抱了會被煽情的準備,但是看完之后我卻覺得心里一暖。
在《失孤》里,有著悲涼酸楚的訴說,也有著掙扎吶喊的發(fā)泄,更有向天討要公理的憤怒。劇情以主人公雷澤寬尋子為主線,當看到自己苦心尋找的孩子就在眼前,雷澤寬更多的是猶豫和害怕,相認之后知道并不是自己的孩子仍堅持回去想做一次親子鑒定,很難想象這對堅持了十五年的父親是怎樣沉重的打擊。
“曾帥!曾帥!”
“你要停下來為什么不告訴我呢?”
這是讓我很感動的場景,兩人走在路上,曾帥被街邊的小店吸引,雷澤寬發(fā)現(xiàn)身邊的曾帥不見了之后,著急地在街上尋找。那一刻雷澤寬害怕了,他怕再一次失去。我突然感同身受地明白到父母親在看到我們調(diào)皮時為什么會那么嚴厲地責(zé)備——愛,其實就是對你的那份小心翼翼。
在《失孤》里,導(dǎo)演沒有刻意去傳遞憤怒的情緒,而是盡可能極大地收住悲情,努力展示其“不放棄,有希望”的明亮主題。雷澤寬明知眼前不是自己兒子卻偏執(zhí)地請求相認,可他卻極力勸阻曾帥不要去和明知不是自己親媽的失子母親相認,因為他覺得錯位的不舍只會讓當事人最后的精神底線全然崩塌。雷澤寬不想讓受害者僅存的希望被假象迷惑。這一幕不僅是表現(xiàn)了導(dǎo)演和編劇細膩的心思,也是一種理智的現(xiàn)實訴求?!膳碌牟皇鞘?,而是希望被破滅。
雷澤寬在尋子路上挨過打,受過餓,摔過跤,上過當,卻始終沒有放棄;曾帥則在找到親生父母后,困惑于養(yǎng)父母和姐姐的情義而對親生父母感到生疏。他們兩者的對照,就是影片對現(xiàn)實的思考。當親人離散之后,我們該怎樣面對,是像雷澤寬一樣苦苦尋覓,還是任憑自然,這是一道沒有對錯的選擇題,而對于那些無法從內(nèi)心深處原諒自己弄丟孩子的父母來說,也許這沒有盡頭的千山萬水,才是一種靠岸。
這部影片除了展現(xiàn)“不放棄,有希望”的暖心正能量之外,也深刻令我明白能陪伴在父母身邊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,我們應(yīng)該做的就是把握幸福。